

【智网文摘】中国与古巴:共建神经技术与脑机交互实验室计划启动
2024-12-15
来自古巴辩论网(cubadebate)科技专栏的报道:
本周四,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一带一路”中国-古巴联合实验室,其聚焦神经技术与脑机交互领域。
据相关消息,此次批准意味着2015年于四川省成立的中国-古巴神经技术联合实验室迈上新台阶,进而能为该大型项目的成员国提供服务。
这一成果源自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和古巴神经科学中心的携手合作。
该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将放在神经技术、受大脑启发的人工智能以及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等非侵入性技术的研究上,旨在成为国际公共脑健康领域的一个参考中心。
依官方声明,该项目旨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创新合作模式,强化自身作为中国、古巴及其他拉美国家间科学合作纽带的地位。
此外,实验室还将推动国际合作中的人才培养,并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中实施研究成果。
其致力于达成的目标有:稳固面向神经科学合作而打造的全球平台WeBrain,并且积极操办高水准的国际学术活动。
同时,也会增进科技领域专家的培训成效,强化在重大国际项目里的能力构建水平。
这是四川省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获批的第三个联合实验室,其余两个分别是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实验室以及中国-新西兰猕猴桃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部将这些实验室界定为顶尖的国际科技创新平台,目的在于依据“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实际需求来深化科学合作。
古巴神经科学家佩德罗·巴尔德斯-索萨(Pedro Valdés-Sosa),作为此项目在“一带一路”框架中的关键推动者之一,已在中国生活了长达 10 年之久。
这位专家表示,自2015年起,地处四川的中国-古巴神经技术联合实验室发挥了多方面作用。它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两国及 “一带一路”倡议其他成员国的学生有力支持,而且还成为全球大脑联盟(Global Brain Consortium)的一个核心工作枢纽,该联盟汇聚了30多个国家的力量,在全球脑科学合作交流等事务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力与活跃度。
编辑:王一茗
校对:王 涵
本文使用DeepL辅助翻译,内容服务于中拉科技互鉴,不代表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